上一篇文章裡,我談到 vibe coding 並不是魔法,不會憑空出現,工具與環境依舊是關鍵。這篇,我想更實際一些,帶大家一起打造屬於自己的「試驗場」:VSCode + Github Copilot。
這個組合,對 vibe coding 來說有三個關鍵優勢:
接下來我會分三個層次來說:環境準備 → 使用方式 → 延伸比較。
如果你還沒有使用過 VSCode + Copilot,這裡是一個最小可行的安裝流程。
VSCode 可以到官網下載:https://code.visualstudio.com/
在 VSCode 內的 Extensions 搜尋 Github Copilot 套件。原本在 Github 上的 Github Copilot Chat 已經棄用,微軟另外開了新的 Github Copilot。
Github Copilot 能免費使用,但可使用的模型與次數有限。我自己是直接訂閱了一年份的 Pro 版本,不過我會建議初期使用者先以「月訂閱」開始,如果覺得不習慣,隨時可以止損。
在這個過程中,請注意兩個重點:
當環境準備好之後,vibe coding 的魔力就開始展現了。
在 VSCode + Copilot 裡,最推薦的幾種用法是:
後續的篇幅我會再更深入說明具體的使用方式。
在上一篇文章我已經提過,PhpStorm 搭配 Copilot 的體驗相較 VSCode 稍顯遲鈍。這不代表 PhpStorm 不好,而是「不同工具適合不同 vibe」。
對我來說,PhpStorm 是「正規專案的主場」,而 VSCode 更像「靈感的沙盒」。
雖然這篇的主角是 VSCode + Copilot,但我想先小小預告一下:除了 IDE 裡的 AI 助手,還有另一條有趣的路徑——CLI 工具。
像是:
這些 CLI 工具的特點是「更貼近終端機工作流」,不依賴 IDE,但缺乏像 Copilot 那樣即時的 inline 補全。
簡單來說:
(第四篇我會把這些 CLI 的實際操作和體驗細講,這裡就先點到為止。)
Vibe coding 的魅力在於「快速實現腦中的想法」。但如果沒有一個合適的環境,這些想法很容易停留在「會跑一次」的階段。
VSCode + Copilot 提供的,不只是程式碼補全,而是一個讓你能隨時開啟、快速實驗、立即驗證的試驗場。
它讓你把 AI 的產出,從「一段程式碼」推進到「能反覆測試的產品雛形」。